空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2025年08月31日08:45 来源:光明日报222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军是人民军队,是革命的武装力量,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我军同一切其他性质军队的最大区别,也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军政治工作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组织开展整风运动以及拥政爱民和尊干爱兵运动等,并确立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三大政治工作原则,对于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认真总结抗战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对于弘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不断开创政治建军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全组织制度 强固政治工作优势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人民军队中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建设和制度安排,构建起了基本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制度架构,为党指挥枪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
从1937年初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国共两党就红军改编问题进行了谈判。为了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红军在改编后成为共产党的军队,同时为健全党的组织,以集体领导的方式来代替政治委员制度,中共中央决定在师以上及独立行动的部队中设立军政委员会,指导全部的军事和政治及党的工作。同时,考虑到抗日统一战线的特殊环境,将军政委员会确立为党的秘密组织。随后,在创建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八路军、新四军与地方党政也共同组建了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全面工作。军政委员会是这一时期党在人民军队中的最高领导机关。
1937年10月,为统一领导全军政治工作、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总政治部。总政治部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思想教育、组织建设、群众动员等方式,强化部队的革命信念和战斗力。在敌后根据地,总政治部推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制度落实,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巩固了党和军队、人民的血肉联系;在前线部队,通过宣传鼓动瓦解敌军士气,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严密科学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了坚如磐石的制度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我们都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提出三大原则 奠定政治工作基础
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一文中鲜明提出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1938年底,八路军总部颁布《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把三大原则正式写入总则。对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的概括,是抗战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人民军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强大威力。
官兵一致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抗战时期,军官关心和爱护士兵,士兵尊重和服从军官,官兵团结互助,实行有领导的民主,建立自觉的纪律,结成了官兵生死相依、为战胜敌人拧成一股绳的革命情谊。这种新型的官兵关系,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一切军队的显著标志,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任务要求。
军民一致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抗战时期,人民军队主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将捍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人民群众组织自卫武装和民兵队伍,在独立自主的游击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民团结一心,为最终赢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瓦解敌军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团结友军、争取伪军,孤立和打击日军的方针。对日军,通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反动本质和内部矛盾,加深其官兵厌战、怠战、反战与思乡情绪。对伪军,执行争取同情分子、控制两面派、打击坚决作恶分子的方针。这一原则对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是人民军队处理内部关系、与人民群众关系以及对敌斗争的基本准则,是人民军队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政治基础。我们要把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传承好弘扬好,让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确保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
总结历史经验 充实政治工作理论
抗战初期,毛泽东在谈到军事问题时曾明确指出:我们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但缺点在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不足。这一时期,党立足形势任务需要,对政治工作进行了独特性创造和历史性总结,卓有成效地丰富和夯实了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出现了“亡国论”“速胜论”两种倾向,民众信心遭遇严重考验。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并作了《论持久战》的演讲,清晰描绘出抗日战争发展所要经历的阶段,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系列论述论著,为我军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1939年9月30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政治工作的传统与作风的训令》,指出:必须加强各级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以提高政工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必须加强政治工作的集体领导与集体讨论,并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同年10月25日,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发表《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传统与作风》文章,指出政治工作必须与战争的新阶段相适应,在作风传统上应该新陈代谢。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彰显了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底色,为提高战斗力和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坚实保障。
1944年4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谭政受中共中央委托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对人民军队创建以来的政治工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报告重申“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规定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任务;阐明了正确处理军内外各种关系的原则等。报告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历史性文献,是我军政治工作在理论上获得丰富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党我军凝聚团结奋斗强大合力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鲜明提出了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科学回答了一系列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和掌握军队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我军政治工作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科学理论引领、科学理论武装,努力把科学理论指导转化为开创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实际成效。
开展整风整训 优化部队政治生态
抗战时期,我党在军队中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政治工作,比较典型的有整军运动、整风运动和拥政爱民运动等,部队政治觉悟和内部团结得到极大提升,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使得政治工作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随着我军的迅速发展,部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从1939年初至1940年底,八路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指示,分期分批地集中进行整军,通过整顿思想作风,提高了党员质量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1944年10月起,八路军、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又陆续开展部队整训。整军运动的开展,使人民军队在政治、组织、思想、纪律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巩固,成为政治上坚定、组织上严密、军事上坚强的革命化正规化军队。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指出,我们的学风、党风、文风有些不正,也就是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毛病,为此要“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同年6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军队中整风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标志军队整风运动的正式开始。经过整风运动,统一了全军思想,部队政治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拥政爱民运动和尊干爱兵运动是抗战时期促进军民团结和官兵团结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全军整风运动的一个丰硕成果。194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拥政爱民拥军运动的指示》,促使拥政爱民运动蓬勃发展。1945年5月,总政治部要求把尊干爱兵贯穿于战斗、训练、生产和日常生活各方面。拥政爱民运动和尊干爱兵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党政军民大团结,有效地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整风整训是全面加强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有力武器。每当重大历史关头、重要历史阶段,我们党总是通过整风整训使人民军队不断统一思想、校正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军在政治上面临的考验更加错综复杂,必须牢牢把握政治建军时代要求,从严推进整风整训,加强政治淬炼,把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锻造得更加坚强。
(执笔人:蔡雪芹、危立平)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