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07: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张璁)12日下午,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委在京举办“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的第六场报告,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围绕“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进展与成效作报告。
李适时在报告中指出,“十二五”以来,我们党加快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水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着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局面。围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监督,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加快进行,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陆续出台,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不懈努力。
报告会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李智勇同志主持。在京党政军机关干部、中央企业负责人和首都高校师生800人参加了报告会。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辉煌“十二五”: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成就辉煌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六场报告12日在京举行,本报记者采访了报告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
问:如何从总体上评价“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答: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加快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水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加快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深化认识、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奋力开创了依法治国的新局面,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坚实基础、提供重要保障。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化法治认识、丰富法治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哪些重要部署?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回答了我们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法治理论、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主张,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遵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概括起来,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了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一是,明确了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从这个战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二是,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对立起来,提出“党大还是法大”这个伪命题,其目的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蛊惑群众,搞乱人心,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
三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其核心要义有三个方面,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